Plumeria rubra緬梔 別名雞蛋花、鹿角樹、緬槴子、印度素馨、番仔花、寺樹、貝多羅----等
貝多羅即是佛經中記載寺院裏必須種植的「五樹六花」之一。據說,紙張發明前,佛經就是寫在「貝多羅」的葉片上;印度、墨西哥、斯里蘭卡等地的人們,認為緬梔香氣四溢,金光內蘊,具有保護廟宇的作用,因此稱它為「寺樹」。
是帛琉的國花,在地夏威夷,人們喜歡將雞蛋花采下來,串成花環,作為節日佩帶的裝飾品,掛在脖子上,佩飾於胸前,因此雞蛋花又是「夏威夷的節日」的象徵。
據載:緬梔樹是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入台灣。
據載:緬梔樹是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入台灣。
薄翼種子
緬梔花版畫原刻版 2012.05.14
認識版畫是我擁有巴東 老師*在師大畢業展時的佳作獎-「玫瑰」;
那年我廿一歲,數十年後,得知自小喜愛的翁倩玉投入版畫創作頗有成就,
除了欣賞與稱羨,倒也不敢奢望會親手創作。
發現緬梔花是在我六、七歲時,杭州南路住家長巷裡,夏日午后西北雨剛洗滌過,
眼前和空氣滿是清新,地上幾朵小百花,線條簡潔、色彩素雅,還有幽幽淡香,
抬頭一看,是幢日式屋舍的圍牆邊上,那株氣勢崢嶸的大樹墜落的,樹與花對比強烈的美姿,
可望不可及的形象,自此烙印我心中。
眼前和空氣滿是清新,地上幾朵小百花,線條簡潔、色彩素雅,還有幽幽淡香,
抬頭一看,是幢日式屋舍的圍牆邊上,那株氣勢崢嶸的大樹墜落的,樹與花對比強烈的美姿,
可望不可及的形象,自此烙印我心中。
這次冠宇老師安排了版畫教學,我仍是一本「試試才知道」的心態,
不過,有了每一次畫作都像做苦力般,弄得腰酸背痛、視茫手顫的經驗,
這次既然是自由取材,應該作自己最有感覺的題材,不成也罷,成了豈不美妙?
不過,有了每一次畫作都像做苦力般,弄得腰酸背痛、視茫手顫的經驗,
這次既然是自由取材,應該作自己最有感覺的題材,不成也罷,成了豈不美妙?
結果,在掀起畫紙那一瞬間一翻兩瞪眼,像不像三分樣,我與同學樂成一團,
只能說,這將是我心中另一段有趣的永遠回憶。
只能說,這將是我心中另一段有趣的永遠回憶。
* 巴東 老師:師大美術系學、碩士現任國立史博館研究員兼主任、政大、師大兼任副 教授。
(敝人曾在年少時與老師一對一學了幾堂炭筆素描課;他是演員巴戈的弟弟啦˙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